西安思源学院2009年高招政策解读实录

时间:2022年10月16日    来源:民教网    阅读: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人民网教育频道、中国教育新闻网协办的2009年全国高校招办主任访谈活动的现场。如果您想参与到我们节目当中来,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直播平台来,我们的网址是www.eol.cn
    徐书记: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介绍有关西安思源学院的情况。我原在西安交通大学担任党委副书记职务,由于年龄原因已退居二线,正值陕西省教育厅要给民办院校选派党委书记兼政府督导,就把我选派到西安思源学院。我到西安思源学院快两年时间。西安思源学院是由交大产业集团创办,交大不少管理干部和教师在西安思源学院任职,因此我对思源学院比较了解。在进入思源学院工作以后,对她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
    主持人: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徐书记:
1.环境宁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学院地处西安东郊美丽的白鹿原上,周围是万亩生态园区,学校的绿化非常有水平,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2.思源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以院长周延波教授为首的创办人,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学生创造满意”为目的兴办学校,他们的精神境界、他们的理想境界感染着全校的教职员工,成为思源的精神支持。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结果,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学校的教学设施完备,学生的生活条件、课外活动场地齐全,数字化图书馆、标准化运动场地、多媒体教室、综合服务中心等为创造学生的成长成才环境精心设计,全力投入。
    3.管理精细规范,治学治教严谨,继承和发扬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主持人:学校的概况?
    徐书记:
思源学院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培训中心,后来正式批准成为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培养高职人才。2008年4月经过严格的考察评审,正式由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院校。现在学校培养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为高考未能被国家正式录取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历+技能的学习环境。
    学校目前占地1400多亩,有40万平方米的校舍。学校下设11个学院,70多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18000多人。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教工委先进基层党委”、“省级绿色学校”、“全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校二十强”等40多项荣誉。周延波院长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学生在参加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全国性奖项26项,省级奖项62项。院长周延波教授也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主持人:学校的办学特色
    徐书记:
1.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高。我们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学校专门设置专业建设研究中心,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设置,保持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所以就业率比较高,历年来保持在95%以上,今年在就业压力相当大的情况下,至今就业已超过93%。
    2.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结合,共同培养人才,使毕业生具有必要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能力工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校是首家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能力实验基地”。近年来,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近两千多个,有7000名学生获得国家中级创新能力OSTA证书。13项创新作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编写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获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并已列入全国高职院校“十一五“教材丛书。
    4.注重人文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我们是以理工为特色的学校,但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有很高文化品位的校园环境。学校建有陈忠实文学馆、白鹿书院、思源大讲堂,每年都要举办近百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或文学讲座,众多的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为学生作报告。著名作家陈忠实担任白鹿书院院长和思源人文学院的名誉院长。校园内的雕塑群“点石成金、时光流水、开卷有益”等含义十分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

本文章由(民教网)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