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行政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去”的地步

时间:2022年10月16日    来源:民教网    阅读:0

刘道玉(资料图)。本报记者 孙辰 摄

      现在网消息 高校改革先行者刘道玉力挺华中师大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认为“非常值得称道”

 

     《华中师大校领导集体退出学术委员会》追踪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袁超一)“华中师范大学这次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昨日,高等教育改革先行者、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是对大学教授权利的尊重,会让大学回归到作为独立学术机构的本质上来。

    大学去行政化是时候了

    刘道玉称,之前其他高校有过类似的探索,学校领导定期与教授沟通,但这些没有触及根本。

    “在现有体制下,即使大学校长存在学术剽窃甚至是腐败,只要行政部门不免职,法律未予追究,校长仍然可以照当不误。”刘道玉认为,只有民主选举校长,教授们享有并真正行使批评权、罢免权,大学领导层才能放弃官僚思想,这样才是权为民所用。

    “大学去行政化议论多时,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所以就谈不上什么效果。”刘道玉说,今年“五四”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讲话中提出,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这说明大学行政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去’的地步。”

    让教授选校长是前提

    刘道玉介绍,解放前大学里如果出现校长空缺的情况,就会由教授和学生会来选举产生新校长,这个传统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所保留。

    而现在老校长离任后,上级行政部门会“空降”一个新校长。“这位新校长也许会在其他的大学有过不错的成绩,但是他对这里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怎么能够治理好?”

    刘道玉直言,“空降”校长的直接后果就是,除行政命令外难以对校长任职情况做真实考核。校长只要在任期内达到上级行政部门的指标,就不会有下台之虞。

    “有人说去掉行政级别会使大学变得没有社会地位,这是很荒唐的。”刘道玉表示,大学作为独立的学术、教学机构,由治学的学者来选举治校的校长,是很自然的事情。

     刘道玉认为,大学去行政化的“前提”就是改革校长遴选制度。把遴选校长的权力交给教授,由教授委员会选举产生校长。“如果继续由上级行政部门来任命校长,那就是对大学教授权利的蔑视。”

    4年校长岂能“百年树人”

   “解决问题,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刘道玉提出,首先要划清必要的行政领导与过多的行政领导间的界线。

    刘道玉表示,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独立的学术机构,但时下的大学里面,功利主义盛行,一切向“钱”看,使大学失去了作为独立的学术机构的作用了。

    “大学行政化严重的根本问题在于对大学统一领导,而这种领导的权力又过于集中。”刘道玉直言,“首先是对大学领导的行政定级,从行政上规定校长是副部级、正厅级。这无疑助长了大学领导层的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

    刘道玉分析,其次是完全按照行政部门的制度来规定校长任期。厅级干部任期五年,大学校长平均任期4.1年。在国外著名大学,校长任期超过20年很正常。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百年树人啊,但是现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当大学校长,但是我当年招进来的学生还没毕业,我就已经下台了,这样怎么来树人?”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完全用选拔行政干部的方法来选拔大学校长、书记。”

   “很简单的道理,一所大学里边,谁最适合当大学校长,肯定是教授最了解。这个人必然应该是对学校非常熟悉,对学术研究现状、方向有透彻了解。”刘道玉说。

    对 话

    刘道玉谈新书《中国高校之殇》——

    重建大学精神迫在眉睫

   “这本书是近十年来我对大学问题的思考,句句是肺腑之言,也算是我试图诊治高校乱象的药方。”昨日,刘道玉谈及自己的新书《中国高校之殇》时透露,书中对教育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将这些分为“大学理念之惑”、“教育体制之弊”、“校长遴选之误”、“大学学术之浮”和“教育改革之难”。

    该书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不仅对“钱学森难题”给出了解析,而且对中国高校的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

    长江商报:书中谈及了著名的“钱学森问题”,您是怎么理解的?

    刘道玉:大学理念,就涉及到著名的钱学森问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杰出人才?然而这么多年来,教育部、各大学校长都没有作出回答。

    其实,早在十年前,我发表《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建》一文中,就对钱学森问题作了回答。在文章里,我提出了“SSR模式”,这是大学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第一个S表示独立学习或者自学,第二个S表示课堂讨论,最后的R代表了作研究。

    长江商报:除了教育体制和大学校长遴选的问题,还有什么是迫在眉睫的?

    刘道玉:我认为,重建大学精神,也是迫在眉睫的。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教育部一位科员,到江西某高校去考核工作,结果受到该高校校长、书记等领导全体迎接,并有专人献花。从表面上看,在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校领导为讨好科员,希望考核能拿高分,从而获得教育部更多的经费。实质上这是大学精神严重缺失的表现。

    大学是学术机构,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当有自己的精神内核,不要轻易被外界左右。

    长江商报: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大学学术很“浮”,您怎么看?

    刘道玉:学术的“浮”,不仅仅是指学术造假,更是学术风气的问题。华师这次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对于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整肃校园文化以及提高教育质量都会有深远影响。

    长江商报:您认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难处在哪里?

    刘道玉:教育改革提了不止一年两年,但是怎么改,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一个实质性的改革方案,这就是教育改革之难。

    在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下,从上到下都有惰性和惯性。精神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教育改革难以解放思想。

    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一直在呼吁,希望打破中国教育改革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本报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袁超一

     声音

     网友

    六成网友认为

    高校必须“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支持纯学术研讨!”昨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华师校领导退出该校学术委员会的消息。由大楚网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则显示,六成以上网友认为“高校必须去行政化,这是壁垒”。同时,约七成网友认为,学术腐败是阻碍高校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位来自荆门的网友感叹,“中国的学术制度开始改革了!” 网友“青木川”认为这次改革是“准备真刀真枪向学术腐败宣战了”。

    武汉网友“游超”分析:领导不直接参与,不代表放弃了任免权。如果委员会还是由校领导掌握,与现在的情形又有何异。希望是真正的学术独立!

    也有网友认为,这次改革“只是场表演”。

    对此,网友“冷眼”则说,即便真的是作秀,也比不作为好。

    教师

    应试教育体制在前

   “去行政化”难实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建宪称,大学管理制度改革尝试不值得大惊小怪,其效果如何还要边走边看。

   “当应试教育还是一种体制,当大学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难而发愁时,在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把它变成纯粹的学术机关只能是痴人说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认为,教育只是国家整个体系的一部分,而大学只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大学有着大学的规则,应该秉承其本身的宗旨来管理大学,大学的教育目标应是如何把学生教育成人。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

本文章由(民教网)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