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路攻坚打造中部职教高地

时间:2022年10月16日    来源:民教网    阅读:0

  在店铺林立的河南省郑州市华南城产业园,活跃着一批特殊的商户,他们不仅是店铺的老板或员工,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云商学院的学生。

  2018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商贸物流学院整体搬迁至华南城电商产业园办学,组建云商学院。依托华南城1.8万家活跃商户的需求,学院组建了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群,打造了工作室制、学徒制、合伙人制等5种创业生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创业,探索了一条新商科人才培养之路。

  河南省有497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37万余人,规模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河南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推动落地了一大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聚焦优化布局,着力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效益,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在国务院近日印发的通报中,河南省与另外5个省份一起入选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

  “瘦身提质”优化专业和学校布局

  两年前,刚刚调任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祝玉华着手推动了一项“专业瘦身计划”,停办应用化工技术、商贸英语等9个专业,调整了11个专业方向,打造12个特色专业群。

  “与行业、产业贴合度不高,办学效益不好的专业必须调整或者停招。”祝玉华说,学校根据“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的专业定位,对接水利工程建设产业、河南省新兴产业和河南省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专业诊断大数据平台,制定专业动态调整方案。

  在这套方案下,专业生师比、生源质量指数、就业质量指数成为考核专业的3个核心指标,学校每年都会对各专业进行评级,由此确定各专业招生计划数。

  类似的专业布局调整也发生在河南其他院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接高铁产业发展前沿,开发了完整的高铁产业链图谱,形成了7个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铁专业群,实现高铁专业全覆盖。黄淮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先后停招了13个与区域产业结合不紧密、就业形势不好的本科专业,新增了19个与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占到专业总数的86%。

  “河南省近年来加大专业布局调整力度,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适应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需要的专业,主动布局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现代物流、养老护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社会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介绍。

  在河南职业教育优化布局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的布局调整也是重头戏。

  “有的中职学校每年只能招到一两百名学生,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生源,只挂了一个牌子。”提起驻马店中职教育的过去,驻马店教育局职教科副科长吴淑英说,“小、散、低、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职业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截至目前,全市59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至12所,通过整合,一批薄弱学校被淘汰,一批骨干学校得以发展壮大。

  驻马店技师学院就是整合后的受益者。驻马店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开发区职业教育中心整合并入驻马店技师学院后,学校招生规模由原来的每年10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人,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职教园区也是近年来驻马店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手笔”。园区占地1.3万亩,可容纳10所职业院校、师生员工近10万人。“建设职教园区的目的是要通过‘抱团取暖’,促进职业院校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拳头效应。”吴淑英说。

  2015年以来,河南省启动了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工作,采取撤销、合并、划转等办法,整合“弱、小、散”的中职学校,“瘦身提质”,中职学校由2015年的875所调减至414所,校均规模由1502人提升至3301人,跃居全国第一位,达到全国校均规模两倍以上。全省中职品牌示范和特色专业点达到816个,打造了“少林武术”“漯河食品”“信阳茶艺”等一批职业教育知名品牌。

  创新体制扩大职教办学“朋友圈”

  《苏乞儿》《精武风云》《烽火太行》……这些颇具影响力的影视作品诞生的背后都有黄淮学院动画学院学生的参与。

  在数字媒体时代,如何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数字媒体产业应用型人才,黄淮学院动画学院进行了大胆尝试。

  “动画学院与10余家企业展开合作,从入学教育到专业课程教学、校内外实践周、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缩减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动画学院院长王春华尝到了校企合作的甜头。

  校企共建成立“小卒动漫特色班”,是动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深度探索。动画学院与小卒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企业采用项目式教学,学生有着在校生和企业工作人员双重身份。目前,师生共同创作了服务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天中传奇”系列动画片,其中《传奇天中系列之梁祝化蝶》即将上映。

  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如何才能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迈出了第一步。学校与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河南省内首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龙翔电气工程学院,通过“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三权分置”改革,明确企业、学校在合作育人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共担培养责任和共享相关收益。

  “如此一来,形成了‘企业是学院的,学院也是企业的’这一事实,企业和学校真正拧成了一股绳。”龙翔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白小海告诉记者,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开设专业,共同编制专业核心课程,还把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学校,把专业课程融合在具体的岗位和工种上,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无缝对接。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学校。办学头两年,学校遇到了困难,在与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学校不仅扭转了局面,而且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越走越远。如今,学校引进了一大批航空企业入驻校园,所有专业均与校内实体企业对接,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借助体制创新,河南省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支持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办学,积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民办公助”等办学体制改革,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据统计,河南民办中、高等职业学校达到113所,占全省中、高等职业学校总数的22.7%;在校生46.47万人,占全省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9.7%,民办职业教育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菜单式培训激活职教“造血”功能

  见到信阳市罗山县远近闻名的炒茶能手黄义超时,他正在灵山茶叶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炒茶技艺。

  而就在几年前,黄义超还是朱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妻子患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债务。

  在罗山县中职学校的帮助下,黄义超参加了茶树种植、炒茶技术培训,还被公司派往浙江大学茶学系学习深造。如今,黄义超成了公司的炒茶骨干,年收入超过6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是革命老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发挥职教精准扶贫优势,对当地贫困群众进行集中培训,探索出了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贫困户家门口。

  “我们在县产业聚集区和各乡镇建立大棚蔬菜、良种培育、水产养殖等职教实训基地,制作培训菜单,培训前让群众点菜,培训时按菜单授课,培训后发放专家联系卡,对学员跟踪服务,全程指导,让学员都能学到一技之长。”罗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平说。

  罗山县东铺镇北杨店村村民黄立权也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过去,由于不懂养鸡技术,黄立权养鸡的成活率很低。参加了县教育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后,黄立权选择了土鸡养殖课程菜单,并与养殖专家建立了联系,一对一的上门指导让黄立权学会了科学养殖、对症下药。

  如今,黄立权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鸡“土专家”,养鸡成活率达到97%,养殖场规模也扩大了几倍。

  2016年以来,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累计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50期,培训学员41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培训目标。这种接地气、能复制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模式正在全省推广。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精准的脱贫举措,河南省加大资源倾斜,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造血’功能,工作成效逐步显现,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刁玉华说。

  据统计,近年来河南依托53个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投入4723万元对1.84万名贫困家庭成员进行了技术技能培训,有效地促进了贫困人员就业创业。河南还遴选确定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00万元,招收2400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在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和果蔬基地开展教学,培养造就一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

本文章由(民教网)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