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实现“智造中国”要培养这三方面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年10月16日    来源:民教网    阅读:0

第七届“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6年会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年会以“教育创新驱动与智造中国”作为本届年会之主题,通过智能社会的教育挑战、在服务中国中创新教育、在创新大学中培养新人、智造中国的教育使命四个主题的研讨,为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供借鉴的思路。搜狐教育作为独家网络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

  以下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徐辉在《新工业革命来袭:智能社会的教育挑战》分论坛中的发言:

  搜狐教育独家整理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教育创新驱动与智造中国”这个主题是很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这个主题太难了,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理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以教育创新来推动中国智造?包括工信部也在组织推进中国智造,但是中信部的研究成果里面也很少涉及到教育。教育部有很多教育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把教育创新和中国智造联系在一起的成果非常少。

  教育和经济这两大内容怎么衔接,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时代的一个挑战。

  首先从中国的制造与智造两者的关系来看,中国智造应该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个巨大且严峻的挑战,我们希望能够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推进,但是制造业的强国的内涵就包含着智能制造的含义。 坦率的讲,创新驱动这个问题并不涉及到教育,科技部、工信部讲创新驱动,主要是讲科技创新驱动和企业创新驱动。强调经济、制造、生产要更多以创新来引领,要创新来推动,但是这个创新主要讲的是科技创新,主要讲企业的创新。

  “教育创新驱动与智造中国”里边每一个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的教育规模怎么匹配经济规模,教育布局怎么匹配经济布局,教育机构怎么匹配经济结构,教育人力怎么来匹配中国制造,最后教育创新怎么跟中国智造相匹配,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如果未来这个问题能够破解,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很多人现在不承认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从工信部资料来看,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是非常符合实际的。从201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占世界比重达到20%,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全世界有500余种主要工业生产品当中,我们有220多种产品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2014年中国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五百强(不含港澳台),比08年增加了65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但问题是美国通过智能制造即创新驱动的高水平企业要比我们多。一个好的情况是,从2001年到2012年,4个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中中国不断上升,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

  世界上有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四大制造业强国或者制造业大国,现在从大的角度来讲中国排在第一,但是从强的角度或者说智能制造这个含义来讲,中国还是落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从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总额来看,中国的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总额也一直不断上升。在工信部这个数字代表着创新驱动非常周期的指标,从全社会R&D经费支出能占多大比重能够看出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越是制造业的强国,这个比重越高,我国的社会R&D经费支出不断上升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除此之外,有一个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一百万,美国、日本、德国都没有达到,从专利申请量来看,中国已经将近是美、日、德三个国家之和,电信、计算机、半导体、医疗技术等方面的专利数量增长很快。另一方面,中国申请的专利大部分还是在国内,仅有4万多项涉及到海外专利,所以总体上是大的,但是海外的力量比较弱。专利的申请一直是创新驱动非常重要的指标。

  从网络就绪指数来看,网络就绪指数代表了信息化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也是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工业化和信息化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融合?信息化融合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网络就绪指数,对比美国来看,中国还是稍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韩国。这和中国的面积和人口有关,如果我们把主要的发达地区包括沿海、发达省市单独来看的话,这个数据会上升很多,网络就绪指数看的就是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和工业化两者之间这个指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讲到创新驱动,信息化的驱动现在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了

  教育创新与中国智造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创新。首先是机构创新的问题,机构创新的核心可以归结到怎么发展创新型大学,怎么发展创业型大学,怎么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能的转变其实是一个误解,并不是中国智造替代中国制造,而是这两点是同时存在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还要继续存在,它对就业和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要推出一些新的产业类型。斯坦福大学是能够把创新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典型,创业型大学做得比较好的像英国的华威大学,学生创业开办企业的人数很多。从中国来看,创业型大学的数量还不是很多。教育部非常鼓励混合制股份制的高职院校,现在高职有公办高职、行业高职、企业高职、民办高职等形式,,在行业高职和企业高职之间与韩国相比我们还是比较滞后的。

  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但是怎么样更好地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推进现代学徒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破题我们讲智造还是要以制造作为基础。例如苹果是一个典型的智能制造企业,但是也需要大量的生产制造企业为基础,生产质量稳定的产品,如果制造不过关,智能制造可能也会出问题。

  我觉得在产教融合方面“前店后校”比较有特色的,义乌有一家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跟义乌小商品市场合作,对培养电商后备人才起到了很大作用。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都需要培养职业技术学院、地方型大学要转型,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更多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有工匠精神,有经验意识,有巧匠思维,有精工能力创新精神非常需要一批真正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大学引领,如果产教两者之间没有好的匹配和结合,可能中国智造就很难做到

  机构的创新大量发展了模式创新。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例,有些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不讲个性化,但是要走向中国智造,模式创新就很重要。所以,个性化教育、跨学科交叉学科教育、研究型教学等都很重要。例如个性化教育方面,汽车、手机、家庭电器都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定制,如果智造没有个性化的教育作为一个很好的基础,还是传统的教育、规模化的教育来培养学生,恐怕很难适应教育创新驱动的发展。此外,内容创新也不可忽视,创新智造不仅仅面对国内,还要面向全世界,生产出来的东西要让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理解这个产品的含义、商标的含义,包括这个产品使用的民族习惯、文化习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例如美国别克有一款商标制作出来以后全世界都很欢迎,但是在澳大利亚土著当地人的理解,它的含义就相当于鼻涕。所以一个商标推到一个新的国家和地方,怎么样能够让当地人接受这个商标,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

  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明年将近达到800万,相当于整个香港的人口,但是如果中国的教育要跟经济匹配,教育创新要跟教育匹配的话,信息技术交易、实用型外语教等工科教育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方面的工作是大量的。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徐辉在第七届“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年会演讲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

本文章由(民教网)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